关灯
开启左侧

[备考交流] 考研新传冲刺复习:社会热点事件及考点解读(八)

[复制链接]
哈利 发表于 2020-5-7 1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学考研跟社会热点事件、学界业界紧密相连,所谓“得热点者,得天下”。基于此,小编整理了今年的比较重点的热点事件,希望能为大家的答题得分。今天是11月的热点事件解说。

  一、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

  ►事件回顾


  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应急管理部、公安部等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合工作组迅速指导当地做好人员搜救等处置工作,该事故受到公众持续关注。11月2日,事发时公交车内监控视频公布,事故原因系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这一结果震惊舆论。

  ►涉及考点

  刻板印象与标签化。一直以来,社会对女司机都有一种来路不明的偏见,被贴了许多标签,“不靠谱”“嚣张”“马路杀手”。许多事故或者违章中,许多人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只要看到驾驶员是个女人,甚至连人都没看到,就臆测“肯定是个女司机”,然后化身为正义的使者,迫不及待地开始口诛笔伐。这种标签化思维,是人们习惯以“贴标签”的方式,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个群体、某类事物的刻板印象,评判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在一系列舆论热点中,许多人在对事实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就草草作出评判,原因在于受非白即黑、以偏概全的标签化思维所累。

  自媒体传播的弊端。自媒体传播具有多样化、草根化和情绪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自媒体在公共舆情事件发展初期,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发生的公共舆情事件,或多或少都有自媒体的身影,从事件发酵到传播再到舆论高潮,自媒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自媒体传播是一把“双刃剑”。自媒体在传播快速的同时,存在着内容方面的先天缺陷。相较于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一些自媒体传播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较低,甚至不少舆情事件的谣言就来自于自媒体,加上自媒体内容编排灵活,文字更具煽动性,对不少网民产生了误导。

  舆论反转。对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社会悲痛不已。一开始有媒体报道,万州应急办透露,事故系公交车避让一辆逆行的小轿车所致,小轿车司机为一女性,一时引得各路自媒体、“大V”转发评论,对“女司机”群起而攻之。然而警方几个小时后发布的情况通报显示,是公交车越过中心实线,撞上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失控坠入江中。新闻又一次反转了,几个小时前还忙着转发评论、鞭挞、大声疾呼的一大堆自媒体、网络“大V”们又忙着删帖,其变脸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网友们更是排队向本是受害者的女司机道歉。

  一个原本虚假的新闻如果得不到反转,同样可怕,通过反转,让事件逼近真相,回归理性,自然善莫大焉,尽管反转之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能完全消弭。所以,与其以后一再反转,不如将虚假新闻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才是杜绝“神反转”出现几率的治本之策。除了媒体和媒体从业者的自律自身,杜绝“舆情反转”的再现,还需要政府和网民的合力。对于政府而言,及时公开信息,回应公众关切,不失为舆情应对的最佳选择;而网民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发泄。相信,唯有如此,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才能成为现实,“舆情反转”的现象才能真正得到有力的反转。

  二、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事件回顾

  2018年11月4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正式运营;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举行相关活动。为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博览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正陆续上线。2018年11月13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正式开港。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hinaInternationalImportExpo,简称CII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吸引了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超过1000多家企业参展,将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个重要支撑。

  ►涉及考点

  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与侧重于政治、军事的传统外交活动相比,侧重于文化、经济、体育、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是润物细无声的柔性传播,它更能引发国外民众的兴趣,拉近双方距离,进而改变刻板印象。以这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例,展现中国开放、包容、共享的国家形象,为促进世界共同进步发展而不懈努力。中国故事的传播也应该利用好诸如此类的活动载体,还比如“中国文化年”“文化节”“中国电影周”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奥运会、世界杯、网球公开赛等大型国际体育比赛,APEC、财富全球论坛等国际性论坛,世博会、园博会等国际性展览,以及各种层次的国际性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这些国际交流活动兼具事件和渠道双重性质,能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因而也被称为“全球媒介事件”。不仅要开发出更多形式、更多层次、更深影响力的“全球媒介事件”,也要大胆走出去,寻求域外更广阔范围内的合作,发掘更多“全球媒介事件”的中国机会。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对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把握时机,在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工作中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国际传播模式,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国家软实力。

  三、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在新华社上岗

  ►事件回顾


  11月7日,在建社87周年之际,新华社联合搜狗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运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克隆”出与真人主播拥有同样播报能力的“分身”。这不仅在全球AI合成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更是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

  即日起,登录新华社中英文客户端、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新华视点微博、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新华社“微悦读”小程序,你都会看到“AI合成主播”的身影,TA将时刻陪伴你左右,为你带来全新的新闻体验。

  ►涉及考点

  AI合成主播。“AI合成主播”是通过提取真人主播新闻播报视频中的声音、唇形、表情动作等特征,运用语音、唇形、表情合成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联合建模训练而成。该项技术能够将所输入的中英文文本自动生成相应内容的视频,并确保视频中音频和表情、唇动保持自然一致,展现与真人主播无异的信息传达效果。

  与“真人”主播不同的是,“AI合成主播”竟然开了“外挂”!“真人”主播一天工作8小时,但“分身”能够不知疲倦地工作24小时!只要小编们将文本输入系统,TA们就能随时工作,并且一直工作下去……

  无论是在日常报道中提升电视新闻的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还是在突发报道中快速生成新闻视频,提高报道时效和质量,“AI合成主播”在不同的新闻场景运用中都拥有着不可限量的未来。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工”,一是“智能”。“人工”是指由人创造的。“智能”,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自我、思维等等。人工智能以人类的智慧研究、开发、创造出堪与人类大脑相平行的“机器脑”,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整个传播流程都产生影响,包括组织机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效果测定、经营模式等。其中,内容生产即机器人写作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较多环节之一。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更不可能取代记者编辑的素养、观念等,而是会帮助传媒人创造更多的新机会。

  四、双十一成交金额再创新高

  ►事件回顾


  11月15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2018年“双十一”当天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27%,再创历史新高。

  11月12日零点,2018年天猫双十一落下帷幕,双11成交额超2000亿,最终定格2135亿元。

  ►涉及考点

  大众传播与消费主义的三种范式。

  结构功能范式。该理论将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媒介在受众的使用与满足过程中成了满足受众功能需求的工具。那么大众媒介的消费主义色彩可以被看作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履行的一种功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欲望不断高涨,对于各种消费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媒介与消费主义的结合,释放了人们的物质欲望,满足了人们的世俗需求,同时也是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表现,有其合理的一面。

  利用剥削范式。媒介之所以选择消费主义路径,正是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需求。消费主义使媒介从原先严肃的、教育的面孔转变为亲切的、快乐的形象,强化了媒介对受众的亲和力,使媒介由昔日高不可及的圣坛走向大众化、生活化、世俗化,真正与受众融为一体。通过消费主义,媒介得以笼络住更多的受众,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双十一”前夕,天猫会与传统电视平台、网络直播平台举办双十一晚会,直接将商品带到了舞台上,天猫广告贯穿晚会的的始终。从某种角度来看,媒体将受众出售给了电商平台,依靠出售受众来赚取利润。

  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共谋共生(神话与涵化)。“双十一狂欢节”是消费社会伪造出的需求神话:商品生产者、网络电商、大众传媒正是借壳“光棍节”所隐含的社会情感符码,通过制造商品符号网上集市以及时间与数量稀缺的假象,以天猫优惠券、红包雨、满减活动为噱头,营造出“货少人多”的卖方市场以及“物美价廉”的假象,充分激发消费者的焦虑心态和购买欲望。合力虚构出巨大的“双十一节”全社会消费需求神话,双十一这一天就被催生出了“购物神话”。

  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共谋,体现在大众媒介由于宣扬消费主义而获得更多的受众,而消费主义由于大众媒介的宣扬中更加深入人心。事实上,双十一狂欢节引导的是消费者的不理性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在这一天,商家,大众媒介不断营造的消费神话,消费假象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达到了对受众的涵化作用。当媒介利用难以计数的符号和形象生产出消费文化的拟态环境时,消费者由于长时间地沉溺其中,往往失去对现实的准确把握,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被涵化。所以在每年双十一美好的销售额的背后,如何塑造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更值得我们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7666062040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3234291313#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中大考研论坛_中大考研咨询_中大考研网传真题资料(非官方论坛)©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46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