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知识要点】23中大《文物学》考研知识(1),快速收藏这4...

[复制链接]
中大考研666 发表于 2022-8-15 15: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物学》第一章

01.文化遗产的概念(文物和文化遗产区别)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中国把物质文化遗产称为文物,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是我国的独特称谓,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02.文物概念的演变
文物一词在我国源远流长。
①文物的出现,最早见于战国初期成书的《左传》。
②唐代诗人骆宾王在《夕次旧吴》诗中有“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的诗句。这里的文物主要是指礼乐典章制度的礼器和祭器,与现在所说的文物基本内容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
③民国时期,“古物“的概念有了发展。1930,民国政府公布了《古物保存法》规定:本法所称古物指与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及其他文化有关之一切古物而言。
④1935年,从《旧都文物略》中,其内容已包括古代建筑等文化史迹。
⑤1948年9月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成立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这时所说的“文物“把文化遗迹和文化遗物统称为文物。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使用“文物“一词,其内容非常广泛,并用法律法规把“文物“一词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固定下来。

03.文物的概念及文物的范围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和遗物。
(根据2002年《文物保护法》第二条)
中国的“文物”即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又包括可移动文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物指具有突出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

04.文物的特性
(一)文物的物质性
文物是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内涵丰富。无论是不可移动文物,还是可移动文物,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建造、制作的。

如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古器物有:青铜器、金器 银器、铅锌器、铁器、石器、骨器、角器、牙器、蚌器、陶器、玉器、漆器、木器、竹器、珐琅器、纺织品等。
(二)文物的时代性(历史性)
文物的时代性即文物的时代特点。任何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或可移动文物)都是一定时代(或年代)的产物。人类的活动都是社会活动,任何历史遗迹和遗物都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蕴含着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诸多内容和信息。因此,没有时代(或年代)的遗迹和遗物是不存在的。
(三)文物的不可再生性
文物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文物不能再生产、制作、建设。它在产生它的时代的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后人的意志为转移。历史的人做历史的事,后人不能制作出历史上的遗物,即不能制作出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完全相同的遗物这是不言而喻的。

至于人们出于某种需要,制作的文物复制品,即使形状、大小相同,所用材料和色调、纹饰基本相同,技艺精湛,也只是复制品,只能反映制作复制品时代(或年代)的社会条件、技术水平及工艺,与文物所包含的产生它的那个时代(或年代)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仍有区别。古建筑的复建也同样如此。至于文物仿制品和仿建的古建筑物等,则是另一范畴的问题。
(四)文物的不可替代性
文物的不可替代性是文物时代性和不可再生性逻辑发展的结果。文物是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定时代(或年代)的产物,每一件文物或每一处文物,都有它自己的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内酒和历史信息,彼此不能代替;人们制作的复制品也不能替代,也不可能有其他代替品。
(五)文物价值的客观性
文物是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包含着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丰富内涵,博大精深。它的价值是凝结在历史文化遗迹和遗物(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发展、进步的标志。它具有双重的特征,即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
(六)文物作用的永续性
文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物质文化遗存,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的实物史料。
它是历史的见证,可证实文献记载的历史;
Ø 可以校正古籍记载之谬误,订正史传,纠正错讹;
Ø 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补文献记载的缺佚。
Ø 文物是研究历史及专门史(包括科技史)的重要实物史料,对史学的研究,特别是对重建上占史有着特殊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以上知识来源于至诚教育的班级辅导课程

有需要的考生可扫码添加课程顾问

了解课程详细情况/
⬇️
微信图片_20220808143450.jpg 微信图片_2022080814345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7666062040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3234291313#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中大考研论坛_中大考研咨询_中大考研网传真题资料(非官方论坛)©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46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