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时间越来越少,发觉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紧张焦虑不时还来凑热闹,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接下来的备考时间如何高效利用,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严肃对待呢,今天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1、把握时间分配,模拟考试现场 在最后的时间,我们的训练需要做得更有针对性。而对于没进行过限时训练的同学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考前的限时训练包括几点:考试时间的对应,整体时间的把握以及做题时间的分配,不同的科目要针对不同的考试时间进行练习,最好严格按照考试安排进行全真模拟。
2、劳逸结合,锻炼减压 考研是一项非常考验智力和体力的活动,考研时间也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无疑要求考研人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应对人生和自然的双重挑战。 大家在紧张复习的同时要坚持锻炼身体。"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锻炼身体既能使身体更加强壮,也能提升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气质,而身心健康是考研人最基本的素质。
3、调整生物钟,提前安排住宿 对于平时习惯晚睡晚起的同学来说,考前1个月就应该注意调整作息时间了,最好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来逐渐调节自己的生物钟。 考试那几天的住宿问题也应该提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一般考点附近的旅馆、酒店,考研那两天会非常紧张,大家一旦确定了考场地点就要提前预定房间。
特别提醒千万要注意不要犯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一:每一遍复习都把书从头看到尾 大部分考生在第二遍、第三遍复习时依然是把书从头看到尾,简直就是枯燥版的第一遍复习。在此,推荐“删减法”,对于提高复习效率、避免复习枯燥有很大帮助。 其实“删减法”很简单,看书时候带支笔,把自己原来就会的东西、重点、难点等分门别类地标注一下,等第二遍复习的时候,自己原来就会的就可以“删掉”,略看甚至不看,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重难点上,同时继续标注新的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和还需要第三遍强化的内容。这样第三遍复习的时候,再把自己已经会的内容“删去”,看不熟悉的内容。 背大题的时候“删减法”也很好用。第一遍背过去的时候,把已经会的大题直接删去,第二次背的时候只要重新背不会的题。这样一遍一遍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越来越少,能更专注于薄弱的环节,不仅减少了时间,还提高了效率。
误区二:搞“题海战术”,横扫几千道选择题 某考生把市面上有名的《×千题》都买来,看完书就开始扫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选择题扫完,做历年真题的时候却发现选择题的正确率并不高。 其实,政治和数学一样,题海战术是下下策。一道题代表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做题的目的不是为了“见多识广”,而是通过做题揪出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 另外,做题和看书也有共通之处,都是需要反复的。把一本题做一遍,并不能保证这些题你就都能掌握了。事实上,很多人碰上曾经做过一遍的题,还是有可能做错,这就是没有“做精”的表现。 做选择题的时候,尽量不在书上直接勾选答案,而是把答案写在白纸上,对完答案后再用彩笔在书上做错的题旁边做标记,然后仔细去看答案解析,把导致自己出错的遗漏知识点弄懂,这样才达到了做题的效果。
▲Tips: 1.记下所有“没把握”的题 不仅要将做错的题要标记下来,连不确定的题也应该标记。有所疑虑意味着在相应知识点上的遗漏,即便是猜对了答案或是勉强做对也没有意义,下一次换个角度很可能就不会做了。对待这种题,要像对待错题一样重视。 2.多备几支不同颜色的笔 复习次数多的时候,建议考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错题和疑难题,这样最后查缺补漏的时候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题是我会的,哪些题是我容易错,甚至两遍都做错了的。这样,就能有的放矢,重点关注,第三遍做题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动笔,只要看看那些重点关注的题目就好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删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