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其他] 中大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导师简介:庄初升

[复制链接]
至诚教育 发表于 2020-5-21 1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基本情况
庄初升  男,1968年生,福建平和人,文学博士,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汉语及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华南语言资源与方言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1987年龙溪师范四年制普师毕业,1991年福建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1994年福建师大现代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在韶关学院中文系任教,2004年12月评为教授。2005年8月调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2007年7月认定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0年11月至2001年9月、2003年2月至9月、2007年4月至12月、2010年1至6月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Research Associate。
教学之余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的田野调查,对客、闽、粤方言及粤北土话音韵有较深入的研究,对早期传教士、汉学家汉语方言文献也广泛涉猎。2004年获评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8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起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16年起担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专家及广东项目首席专家,2016年受聘广东省高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语言学概论、广东方言与区域文化
硕士生:汉语语言学研究、汉语音韵学、方言与文化
博士生:汉语方言比较研究

主要著作
《南雄珠玑方言志》(第二作者),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福建双方言研究》(第二作者),汉学出版社,1995年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作者之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乐昌土话研究》(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
《香港新界方言》(第二作者),香港商务印书馆,2003年
《连州土话研究》(第四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粤北土话音韵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韶华集——汉语方言学论稿》(独著),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2004年
《客家话通用词典》(编者之一),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韶关土话调查研究》(第二作者),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第一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广州方言民俗图典》(第一作者),语文出版社,2014年
《濒危汉语方言研究》(第一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主要论文
漳属四县闽南话与客家话的双方言区(第一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4年12期全文复印
双方言现象的一般认识,《韶关大学学报》1995年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1期全文复印
试论汉语方言岛,《学术研究》1996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8期全文复印
乐昌市塔头坝方言音系,《方言》1996年3期
论客家方言岛,《韶关大学学报》1997年1期。
韶关市郊石陂村语言生活的调查(第三作者),《方言》1998年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6期
闽南话与客家话共同的方言词补证,载《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届客家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闽南四县闽、客双方言现象探析,载《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联系客方言考证闽南方言本字举隅,《语文研究》1999年1期
粤北客家方言的分布和形成,《韶关大学学报》1999年1期
曲江县白土墟言语交际中语码的选择与转换(第二作者),《语文研究》1999年4期
粤北土话中古全浊声母字今读的类型(第一作者),《语文研究〉2000年2期
粤北地区汉语方言概况(第二作者),《方言》2000年2期
曲江县白沙镇大村土话的小称变音(第一作者),《方言》2000年3期
连州市丰阳土话的音韵特点,《语文研究》2001年3期
从巴色会出版物看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话的否定词和否定句(第二作者),《语言研究》2001年4期
论闽南方言岛,《闽语研究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
粤北土话中知三读如端组的性质,《开篇》(日本)第21卷,2002年3月
闽语平和方言中属于以母白读层的几个本字,《语文研究》2002年3期
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第一作者),《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7期
一百多年来新界客家方言音系的演变(第二作者),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十二期,2003年
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的反复问句,《中国语文研究》2003年2期
粤北土话的小称变音,《开篇》(日本)第23卷,2004年3月
中古全浊声母闽方言今读研究的述评,《语文研究》2004年3期
粤北土话及其他汉语方言表“孵化”义的词源,《中国语文研究》2005年2期
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的方位词“里”,《开篇》(日本)第25卷,2006年5月
论赣语中知组三等读如端组的层次,《方言》2007年1期
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的体标记“开”和“里”,《暨南学报》2007年3期
从知三读如端组看粤北土话、湘南土话、桂北平话与早期赣语的历史关系,《中山人文学术论丛》第八辑,台湾文津出版社,2007年6月
19世纪美部会、圣公会传教士与闽北方言研究(第二作者),《中国语文研究》2007年2期
粤北土话、湘南土话和桂北平话中古全浊唇音、舌音今读的特殊表现,《东方语言学》第二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
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带“得”的可能式(第一作者),《中国语言学集刊》第二卷第二期,中华书局,2008年6月
广东方言的地理格局与自然地理及历史地理的关系(第二作者),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总第四十八期,2008年8月
广东省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东方语言学》第四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郑锦全主编《语言时空变异微观》,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2012年。
岭南地区水上居民(疍家)的方言,《文化遗产》2009年3期
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第一作者),《中国语文研究》2009年2期
19世纪以来潮汕方言的罗马字拼音方案(第一作者),《南方语言学》第一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地域文化的构造与播迁——第八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2年
清末民初西洋人编写的客家方言文献,《语言研究》2010年1期
贺州铺门方言的浊塞音声母(第一作者),《暨南学报》2010年1期
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的一部力作——读《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第二作者),《方言》2010年2期
一百多年来新界客家方言名词性词语的演变,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Monograph No. 24,2010年
湘南桂北三种土话平话中古全浊声母今读送气与否的性质,《方言》2010年4期
连南瑶族自治县石蛤塘村的语言生活(第一作者),《文化遗产》2011年2期
客、赣方言中古全浊声母今读不送气塞音塞擦音的性质(第二作者),《方言》2011年4期
连州“四会声”中古精庄知章组今读的类型和层次,《暨南学报》2011年6期
保留阳上调的龙川县大塘村客家方言,《语言科学》2012年1期
《中原官话音韵研究》“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
邵阳县白仓方言同音字汇(第二作者),《开篇》(日本)第31卷,2012年10月
闽中方言中古知组字今读的类型和性质(第一作者),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46辑,商务印书馆,2012年12月
早期荷兰人编印的两种印尼客家方言文献(第一作者),《文化遗产》2013年2期
湘西乡话中古知组读如端组的类型和性质(第一作者),《中国语文》2013年5期
论粤语俗字对巴色会客家方言用字的影响,《粤语研究》总第十三期,2013年
客家方言古知庄章精组声母的今读类型及历史层次(第二作者),《第九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
传教士西南官话文献的罗马字拼音方案(第一作者),《文化遗产》2014年2期
巴色会传教士与德文版《简明客家语法》,《承泽堂方言论丛——王福堂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14年
粤东某些客家方言中古知三章组声母今读的音值问题(第二作者),《方言》2014年4期
成都泰兴客家方言古浊去字的今读及相关问题(第一作者),《汉语学报》2015年第3期
关于东莞方言的调查和建档工作(第二作者),《文化遗产》2016年第2期
兴国县潋江方言ʨ 组和tʂ 组声母的来源及相关问题,《客家方言调查与研究:第十一届客家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
客家方言及其他东南方言的唇化软腭音声母,《方言》2016年第2期

科研项目
主持2000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粤北土话比较研究”。
主持2002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粤北客家方言比较研究”。
主持200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一百多年来香港新界客家方言的发展演变”。
主持2006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主持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岭南濒危方言研究”。
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从巴色会文献看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主持2010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研究”。
主持2011年度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资助计划“海内外客家方言、客家族群与客家文化的综合比较研究”。
主持2012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南雄方言音韵比较研究”。
主持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末以来西方人创制的汉语罗马字拼音方案研究”。
主持2014年东莞市档案局委托项目“建立东莞方言档案”。
主持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
主持2015年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课题“濒危汉语方言调查·广东连南土话”。
主持2016年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课题“濒危汉语方言调查项目三管理”。
主持2016年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课题“港澳台疆汉语方言调查·苗栗”。

学术交流
1996年11月出席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三届客家学国际研讨会”。
1998年5月至9月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学人。
1999年6月出席在香港科技大学召开的“第六届闽方言国际研讨会”。
2001年6月出席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校区召开的“第十届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年会及第十三届北美中国语言学学会年会”。
2002年8月任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部访问学人,并出席在爱知县立大学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年会”。
2005年1月至2月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访问学人。
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访问学人。
2007年11月出席在台湾中山大学召开的“两岸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研讨会”。
2007年12月应邀到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作学术演讲。
2008年6月任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2008年11月出席在台湾中央大学召开的“第八届客家方言国际研讨会”。
2008年12月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语言演变与语言接触国际研讨会”。
2008年12月出席在香港城市大学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
2013年7月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汉语方言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类型与历史层次研讨会”。
2013年8月出席由澳门粤方言学会主办的“首届粤语论坛”。

获奖情况
2003年获评为韶关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4年获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2005年获评为“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获评为“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2015年获评为“广东省2012-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zhuangcs@263.net


此文章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官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7666062040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3234291313#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中大考研论坛_中大考研咨询_中大考研网传真题资料(非官方论坛)©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46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