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其他] 中大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导师简介:林华勇

[复制链接]
至诚教育 发表于 2020-5-21 1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基本情况
男,广东廉江人,1977年3月生。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及语言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科研岗及博士后合作导师。1995至2002年,就读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先后获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1999)、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学硕士(2002)学位,师从马庆株先生。2002至2005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施其生先生。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副教授(2007),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目前,主要从事粤方言等汉语研究,对语法描写、语法化、语言接触等感兴趣。
开设课程
本科:语言学概论、汉语方言语法研究
硕士:现代汉语研究、方言语法研究、双语双方言、语言类型学与语法描写、汉语习得研究
        
主要著作
《廉江粤语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
《现代汉语》(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副主编之一
主要论文
方言语法研究:
林华勇、肖棱丹.2016.四川资中方言“来”的多功能性及其语法化.《中国语文》第2期:183-191页
林华勇、李雅伦.2014.廉江粤语“头先”和“正”多功能性的来源.《中国语文》第4期
林华勇.2011.廉江粤语的两种短语重叠式.《中国语文》第4期
林华勇、郭必之.2010.廉江粤语“来/去”的语法化与功能趋近现象.《中国语文》第6期
林华勇、马喆.2007.廉江方言言说义动词“讲”的语法化.《中国语文》第2期
林华勇、吴雪钰.2015.广东廉江粤语句末疑问语调与语气助词的叠加关系.《方言》第1期
林华勇.2007.广东廉江方言语气助词的功能和类别.《方言》第4期
林华勇、李敏盈.2017.转述与直述——粤语言说性语气助词的功能分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八)》,商务印书馆:241-266页。
林华勇、卢妙丹.2016.粤西粤语小称的形式和功能.《中国语言学报(十七)》.商务印书馆:102-119页。
林华勇.2015.广东廉江粤语的传信语气助词.《语言科学》第4期
林华勇、马喆.2008.广东廉江方言的“子”义语素与小称问题.《语言科学》第6期
林华勇.2006.廉江方言起始体助词“起身”的语法化——兼谈语法化的不一致现象.《语言科学》第4期
林华勇、李雅伦.2015.广东会城粤语的完成体助词“减”.《粤语研究》总第17期
林华勇、肖棱丹.2015.四川资中方言“过”的多功能性及其语法化.《语言研究集刊》第十四辑
林华勇、李雅伦.2014.贵港粤语“开”的多功能性及其来源.(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总第16期
林华勇、赵丹丹.2014.科尔沁右翼中旗汉语方言的人称代词.《中山大学学报》第3期
林华勇、马喆.2013.广东廉江粤语的补语标记及补语分类.《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
郭必之、林华勇.2012.廉江粤语动词后置成分“倒”的来源和发展——从语言接触的角度为切入点.《语言暨语言学》(Language and Linguistics)第十三卷第二期
林华勇.2011.廉江粤语的“在”“走”及相关持续体貌形式.《中国语言学集刊》第四卷第二期.中华书局
林华勇、郭必之.2010.廉江粤语中因方言接触产生的语法变异现象.《南方语言学》第二辑.暨南大学出版社
林华勇.2008.试论粤语的比况范畴.王吉辉、刘晓红、王泽鹏编《金秋集——刘叔新先生南开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
林华勇、刘翠香、徐馥琼.2007.方位成分功能的分化及其演变——以廉江、饶平、栖霞方言为例.(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总第九期
林华勇.2007.廉江方言中表尝试与猜测的助词“睇过”——“看”义动词语法化的一项考察.(香港)《中国语文研究》第1期
林华勇.2006.广东廉江方言的“将现”体.《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三辑.商务印书馆
林华勇.2005.广东廉江方言的经历体和重行体——兼谈体貌的区分及谓词的语义作用.(香港)《中国语文研究》第2期
普通话语法及其习得研究等:
林华勇、吴雪钰.2013.语义地图模型与多功能词“到”的习得顺序.《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
林华勇、甘甲才.2012.“V/A透(了)''格式与谓词的类.《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林华勇.2009.“一会儿"的叠用与功能演化.《汉语学报》年第3期
林华勇.2005.可控副词和非可控副词.《语言研究》第1期
林华勇.2005.现代汉语副词语义辖域的类型.《南开语言学刊》(五),南开大学出版社
林华勇.2003.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回顾.《汉语学习》第1期
林华勇.2006.以“哥”称父等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视野.(香港)《中国语文通讯》总第80期
科研项目
主持:
广东省哲学社科青年项目“粤闽客方言接触对粤西粤语语法的影响”(07YJ03,已结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粤语体貌研究”(09YJC740030,已结项)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粤语的多功能语法形式研究”(2011,已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粤西粤方言的多功能语法形式”(12CYY00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14ZDB103)子课题(“客方言的语法比较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境内语言语法化词库建设”(15ZDB100)子课题(“汉语方言语法化词库”)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广东汉语方言调查.廉江”(YB1602A007)(已结项)
研究成果
学术交流
2008年10月至12月,香港城市大学语言信息科学研究中心访问副研究员。
2010年8月16至24日,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访问研究员。
系方式
中文堂710


此文章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官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7666062040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3234291313#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中大考研论坛_中大考研咨询_中大考研网传真题资料(非官方论坛)©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46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