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知识要点】23中大《哲学史基础》考研知识:孔子论“仁”,收藏!

[复制链接]
中大考研666 发表于 2022-9-26 10: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子论“仁”

01.“与命与仁”的观念结构
a) “命”的基本含义:
时命:由时势、时运决定的“命”。
天命:有目的指向,价值信念的终极源头。

b) 从“爱人”的角度看孔子“仁学”的特征:
情感性:立足于亲亲之情论“仁”;
普遍性:人不仅有亲亲之情,还能将这种亲亲之情向外推开;
族群本位性:个人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只有依托于特定的族群关系才能实现;
“仁”的践行:仁是道德实践问题,非经验知识问题。孔子的“仁”不强调由特殊到一般、殊相到共相的归纳而得出的方法,而是使“仁”体现在具体的事物与情境之中。

c) 总结孔子“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樊迟问仁)
克己复礼为仁(仁者,本心之全德;礼者,天理之节文。)
克己,即克制一己之私,复礼,即行为合于礼仪规范。克己与复礼密切结合,礼是仁的外在形式与依托,仁则是礼的内在道德情感,而对外在礼仪的遵从必须以内在的道德情感为基础,否则礼成为空壳。
仁即忠恕之道(成全、宽容他人)
忠恕,即推己及人,推己为忠,及人为恕。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自己想要立得住,也要让别人立得住;自己想要行得通,也要让别人也行得通。恕:“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2.“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
a)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基本意识:肯定道德行为、实践的主体性原则。
“仁者自爱”:区别于墨家的“兼爱”,不许依靠他人而彰显“仁”。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求,乐莫大焉。”

b)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强调为仁由己,则明人之理性的觉醒,亦可知孔子思想已突破殷周宗教神学的藩篱,而使人的内在能动性得以彰显。(徐复观:《人性论·先秦篇》)


/扫码一键添加课程顾问
了解课程详细情况/
⬇️
微信图片_20220808143450.jpg 微信图片_2022080814345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7666062040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3234291313#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中大考研论坛_中大考研咨询_中大考研网传真题资料(非官方论坛)©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46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