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学(第二章)
01.金石学的概念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传世或零星出土的铜器、石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用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发展:金石学形成于北宋,至清代兴盛,其资料多靠传世或未经科学发掘出土获得,局限于对器物的考证和考据,未能对器物的制作、形制、花纹等进行深入研究,基本上未研究断代等问题,终未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02.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是指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两大不同的风格体系。为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傒、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董其昌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
03.《佩文斋书画谱》 概念:《佩文斋书画谱》是清代王原祁、孙岳颁、宋骏业、吴暻、王铨等纂辑的一部中国清代书画类书籍,共100卷。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书 。计分论书、论画、帝王书、帝王画、书家传、画家传、历代无名氏书、康熙皇帝御制书画跋、历代名人书跋、历代名人画跋、书辨证、画辨证、历代鉴藏等。所引古籍1844种,其中对书画家传记的引证,均注明出处。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资料,为中国第一部集书画著作之大成的工具书。
特点:书画同谱、内容资料丰富、宫廷内府和私人俱录、无名氏书画不使其遗佚。
04.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设计的原则 1.不改变文物原状
2.真实性 3.最低干预原则 4.可逆性原则
05.文物保护的指导思想—16个字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06.《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尽可能减少干预,凡是近期没有重大危险的部分,除日常保养外不应当进行更多的干预;必须干预时,附加的手段只能是用在最必要的部分,并减少到最低限度。采用的保护措施,应当以延续现状,减缓损伤为主要目的。
07.甲骨研究及甲骨四堂对甲骨文的贡献 概念:甲骨研究是以出土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为对象,释读文字、卜法文例及研究分期断代、文字内容等。 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 1. 罗振玉: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并考证其地为"武乙之都" 2. 王国维:创造并完善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 ,学术贡献极大 3. 董作宾:创立了甲骨断代学 4. 郭沫若: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08.莫高窟 概念: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09.营造学社(定义+代表人物+贡献) 定义: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学社于1930年2月在北平正式创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贡献: 1.学术贡献 在成立之后的短短5年间,学社成员先后调查了全中国137个县市,1823座各类古建殿堂房舍,详细测绘建筑206组,绘制了测绘图稿1898张,经他们调查被重新发现的珍贵建筑遗存上起汉唐下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均有分布,整理出了清晰的中国古建筑发展脉络。 2.培养人才 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团体,一般的学人若想加入营造学社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进入营造学社后还需经过专业训练,这使得营造学社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团体,同时更加像一所专门学校,因而培养了大量建筑专业人才,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罗哲文等许多建筑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均出自中国营造学社门下。 【思考题1】对古迹进行保护,是应该修缮,还是保留原貌? 参考思路: 表明立场(修缮/保留/同时进行)+点题(古籍保护相关概念)+例子+根据立场具体阐述+总结。
【思考题2】谈谈你对甲骨文研究的认识? 参考思路: 点题(甲骨文/甲骨研究)+相关概念(代表人物/事件)+意义/影响(甲骨文研究)+总结。
/扫码一键添加课程顾问 了解课程详细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