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考研论坛_中大考研_中大考研信息(kaoyansysu.com)

标题: 考研的前途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考研咨询师-小七    时间: 2020-9-15 14:27
标题: 考研的前途与反思
时下,伴随经济的燥热、社会的浮躁,校园学子的内心里也是波涛汹涌,考研热一浪赛过一浪,构成本科毕业生心潮涌动中的一个至高点。考研已不完全是“做学问”的代名词,其社会涵义更是意味深长。考研现象的持续升温既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种心态的侧面反映,同时也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带来了具有时代特色和深远意义的影响。如何面对考研,不光涉及到考研之前的本科生,也是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需要深思的问题。考研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考研,也就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考研对本科生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是意味着喜悦,还是压力,还是迷茫,抑或是失落和无奈?这直接影响了本科生低年级学生的求学心态,也影响了这些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生活;考研对于考上的研究生而言,也许是过去时,可是在他们短暂的跨入研究生门槛的喜悦体验之后,随之而来依然是彷徨和痛苦,因为当初为考研而考研的结果是竞争丝毫没有减轻,甚至毕业后的生存压力及毕业后的社会压力接踵而来,他们突然发现考研居然没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实质性的改善!

     考研火爆现象实质上是社会经济现实及社会心理浮躁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上的一种折射。市场经济强化了自私自利的人性假设,更进一步驱动了功利逐鹿的思想,这些都在现实中得到了生动的演绎。经济的高涨和利益的分化,使得攀比心理,享乐思想盛行,更有甚者,丧失人伦的巧取豪夺和犯罪也大行其道。托关系找后门也成为司空见惯之事。就业形势的恶化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块心病。贫富的分化导致了学生财富的心理失衡,社会人伦的跌落使得学子们容易过早的开始心灵腐化,就业的恶劣现实导致了学生对未来的迷惘和不安,所有这些又驱动这帮通过高考“独木桥”的幸运儿再次踏上新的更具有风险性的独木桥——考研,以求通过考研换得更多的物质收益,换得更多心灵上的满足,换得更多的选择空间。遗憾的是,研究生毕业几乎没有一项能达到最初的预期,因为研究生的批量生产,使得研究生的工资水平一跌再跌,几乎到了维持生存的状态,现实的残酷使得所剩不多的虚荣的满足也开始七零八落,所追求的发展空间结果却是疲于奔命的找一份过得去的工作来糊口,有时跟所学专业几乎毫无瓜葛,他们突然梦醒,原来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者”而已,何谈发展!?房价的攀升和医疗的昂贵使得毕业生对婚姻都出现了恐惧!由此可见,考研是社会经济压力及社会心理选择在教育层面的反应,考研成了当下莘莘学子们一种无奈的选择,而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出路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乐观。正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子们在被迫考研的压力下和研究生毕业后前途未卜的担心中所形成夹缝里寻求生存,在这样一种治学环境下的求学心理很容易发生扭曲,从而给整个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生活带来恶劣的影响,从而对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形成了一种现实的挑战。

     我们在为研究生毕业后的困境扼腕叹息和生不逢时的感叹之时,我们可曾想过我们的研究生是如何度过三年“研究”生活的呢?当明白这一过程之后,也许我们的这种怜悯和惋惜至少不再那么强烈了!研究生的持续扩招使得研究生数量激增,除了硬件设施上紧张之外,师资力量也开始稀缺,全国各大高校大兴土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一方面是顺应学校扩招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扩大财源的门路,学校的功利性内在驱动也在全国蔓延。国外是一个研究生可能同时拥有数个导师,而我们的情况是数个研究生拥有一个导师,加上导师带的博士生,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学生都不为稀奇。这种情况下,研究生实际上无导师状态,而这些学子都是通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走过来的,神经的紧张在这个时候终于可以放一放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是考上困难毕业容易,一旦考上,硕士的头衔算是戴定了。神经的松弛需要新的刺激来弥补,感情问题的一拖再拖这个时候也终于有了施展的机会;未来的就业那么渺茫,没人、没关系再怎么学习也前途暗淡,学好学坏也差不了多少,能拿个文凭就行,到时候走到哪里算哪里。这些都是研究生活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心态。如果说高中生活的目标是上大学,目标明确而且也有班主任指导,家长的关注;本科生则放松了许多,离家长远了,也没于导师天天唠叨和督促,但因为本科生尚比较单纯,理想和追求的色彩还比较浓,同时,就业的压力和将来的考研的需要,学习上凭着高中的惯性还能有较好的发挥和坚持;那么到了研究生,则属于放任自流,因为看得多了些,懂得了享受和消遣,加上前面提到的原因,研究生所研究的不是学问,除了基本的一些例行课程之外,很多是“研究”人际关系和追逐“快乐”,大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奋斗十余载,潇洒两三年”的气势,总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虚”,不仅是学的内容虚,人也开始变“虚”了。凭着稳拿的硕士文凭的屏障保护,研究生活真正是人生当中最浪漫最有活力最无奈的快乐时期。由此懵懵懂懂的毕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能有多少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对整个社会又有多少程度的认知水平以及有多大的创业能力!?其工资水平究竟应该怎样才算公平或不公平?我想我无法回答了。

    那么考研对本科生又意味着什么呢?事实上,考研从本科生第一年开始就深深地影响了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少本科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关注甚至规划未来的考研计划。有此想法的直接动因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关注自己的未来,在就业压力的不景气加上当前的考研风气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和熏陶下,对未来作规划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本科生的未来规划当中并不全都是考研,还有一部分出国的和直接工作的,但考研的比例或因为就业的压力而暂时放弃工作而考研的比例却是相当高的。这种情况下,考研给本科生的学习带来的影响就是功利性的引导,知识结构上的扭曲和性情上的片面发展。考研的课程就是数学、经济学、政治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笔者不否认对这些课程的深入研究确实能提升一个人的能力,但作为一个本科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比这几门课而言则重要的多,文化的熏陶和兴趣的广泛培养以及思维的发散和灵活性等等也都需要一个平静而宽松的学习心态,而只凭借考研的动机指导一个学生走下去则会引向一个死胡同,那便是即使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依然发现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并不多,成了知识和资本两方面的真正“无产者”!放弃了素质培养的任何功利性学习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都将证明是片面的或没有远大前途的!!因为一个行业领域的真谛不在该领域之中,而在其外。只有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融会贯通,以及将知识的精华进行融合进而内华为自身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这里提到的知识除了技能知识之外,还有人文知识以及一切能丰富人的头脑、激发人的智慧、让人体验到真正人生价值的知识。

    考研不仅构成了高校教育的一道“风景”,更是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产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考研呢? 至少我们应该弄清楚为什么要考研?这不光对本科生如此,对研究生也同样重要。弄清这个问题对本科生而言是便于指导如何正确的安排学习和生活,对研究生而言则是对考研本身的反思,弄清这个问题才能摆脱前面提到的研究生容易腐化和不求上进的恶性循环当中,才能走出一条无愧于自己和无愧于社会的真扎实干的研究生道路。

    笔者就考研的优点作了一些总结和归纳:

      1、适应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进入社会的起点。时代在进步,信息在膨胀,竞争在加剧,十年前也许本科生就是社会的骄子,然而走到今天,本科生已经不是那么的受宠和独占鳌头,为了能在知识时代把握住时代的潮流,不被时代边缘化,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显得尤为必要。

      2、通过学位的快速提升,缩短走向成功的路径。笔者曾提出过“路径压缩原理”,空间距离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然而一个人从立志到成功的路径是找不到一条最短路径的,正所谓没有最短,只有更短,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应对世间万物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产品可以创新,技能可以创新,人生的成长路径为什么就不可以创新呢?事实上,通过个人的主观作为,走向成功的路径确实可以缩短,笔者称之为“路径压缩”,有关路径压缩的一整套理论就称为“路径压缩原理”。考研则在路径压缩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一个人如果从本科生出去打工,直到混到一个不错的职位,比如科长级,一般来说,至少要个5到8年,如果想混得更好,那么则需要10年甚至20年。而考研,通过做学问,读博士和博士后,毕业后,社会地位则可以迅速得到提升,尤其是在知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稀缺品的时候,更是如此,加上目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级管理层知识层次普遍偏低,更强化了这种学历的可贵,在公司获得一个副处以上的干部头衔相对来说也容易的多了。这个过程在5到8年可以完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靠做学问走向成功压缩的是时间而不是过程,这其间需要相当的毅力和极大的付出。路径压缩也不仅是限于做学问这一条道路,怎么压缩取决于个人的智慧。

     3、拓宽了交际面,开阔了人生的视野。研究生阶段正是思想开始独立,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能认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具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同学和朋友,其文化、性格、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结构上的互补和交流等等都能更进一步增强研究生的待人处事的能力,不同人的不同人生经历又相互给了关于人生思考的素材。一个人接触的越多,思考的越深,那么越趋于成熟和越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研究生彼此之间的感染和熏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人生的品味,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以及形成对真理和幸福美好的忘我追求。

     4、为全面认识社会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时间。本科生阶段所学的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跟社会实践的结合比较少,而且在本科生阶段的知识比较零乱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尚不能形成关于整个社会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一方面因为知识存量及深度有限,另一方面是还没有经历社会实践的洗礼这一环节,这个时候进入社会,有激情有冲动,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力不从心。如果继续读研,则可以在这段自由时间里,在学习更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密切关注社会的各个层面,把自己放到整个社会和整个世界中去考虑,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对社会的全面和比较深刻的认识。

     以上四点只是关于考研一些表面理由,不构成对考研最深层次的认识。一个应该贯穿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始终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应该是“培养和塑造核心竞争力”而不是考研本身。注意力和指导方向的不同,其结果会完全不同。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造成“虚”的后果,是因为研究生的生源本身是为了考研而考上研的,是其注意力落在“考研”上的结果,对于考上研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再次困扰了他们,这个时候他们就像随机过程一样随机漫步行走,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在对社会迷茫和失望的情绪下,学习的过程能不“虚”吗?

     对于本科生而言,过早的将注意放在考研或者某些功利性的追求上,其素质教育必将落空。这种以考研为形式中心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模式着实令人担心,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可我们这种以考研为大棒的教育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多少高素质的储备人才,又能有多少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我们国家要富强,教育是头等大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又是其核心。那我们靠什么来拯救和改变当前的考研现状,靠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相应的教育体制的改革!!除了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号召之外,在教育的第一线我们应该全力推行的观念是“培养和塑造核心竞争力”!

     在笔者的观念中,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吸纳全人类的一切知识文化精髓并内化为自身的实际操控能力,结合个人先天的物理和心灵禀赋,培养出有别于他人的创新能力和贡献社会的能力。在实践中表现为独到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孔一样,每个人也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异质,通过人类知识文化的打磨形成个性化的创新和贡献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以下几大特征:

     1、以全人类的知识文化为学习背景,强调知识来源和吸纳的广泛性及融通性。

     2、以完善知识结构为根本宗旨,并适当的突出所学专业或所研究的领域。

     3、强调差异化,一方面强调每个人的先天异质性,另一方面强调在社会贡献上的差异性。

     4、强调价值的统一性,即最后价值的社会贡献性,即便每个人的创新能力不同,但最终都是为建立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和存在。

     5、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知识移植或机械的操作,追求的是思维的灵活性、新颖性、适应性、大胆性和不拘一格性,人格上的责任道德心理与时俱进的塑造,事业上的魄力与冒险精神。

     6、强调每个人的平等性,否认个人英雄主义的观念。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和相应发展的机会,不存在歧视性。

     7、强调学习的过程与目标的结合性。培养核心竞争力暗含直接将求学的目标直接定位于未来的社会创造能力和贡献能力,而不是考研或上大学等等目光短浅带有功利性引导的目标。有助于树立远大的目标。

     8、强调直接与社会现实的对接性。现代社会就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社会形态,竞争合作是时代的主流,合作其实必须以竞争为依托,归根到底还是竞争。我们靠什么竞争?从学校教育就开始培养这种竞争能力复合时代的需要。

     9、不与素质教育的号召相违背。核心竞争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与其一脉相承。有人可能担心核心竞争力的提法“争斗性”太强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实这种提法只是将素质教育的过程与目标进行了分离,更多的强调了其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提法符合学生“自己就是独特的”的价值心理,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活跃他们的思维。

    我们以培养和塑造核心竞争力作为求学和教育的指导思想,来分析对我们考研症结起到怎行的改善作用。

    对于研究生而言,如果他们懂得考研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他们的目标一下子就明确了。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以完善知识结构为根本目标,着力提升个人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1、他们不会仅仅围绕自己的专业转圈,抑或是通过花钱发表两篇文章,也不会东拼西凑淘出自己的毕业论文以求毕业,最后依靠自己仅能依赖的专业换求一份工作,而是围绕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他们可以全方位的充实自己,学习的内容不仅是学校指定的教材,可以通过网络、通过媒体、通过杂字以及通过同学之间的关系网络,不失时机的收集各种知识信息,甚至包括自己所求知识的来源途径信息;2、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动态为背景,以所学专业为切入口,全面整合所学专业跟现实情况的动态关系,让所学的知识从平面型变成立体型,从静止型变为动态型;3、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以学好几本教材为目的,不以了解所学专业的几个热点事件或仅仅以该行业的脉络为落脚点,而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根本宗旨,这里的知识笔者大致认为是以数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和哲学人文知识为骨架的全面的知识体系,相反,学习中行业的条块划分容易割裂整个经济的系统联系,让所学的知识容易变得死板,因此学习过程不能总是盯住一个领域,但可以适当的多加关注某个领域;4、以培养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学习在就业面前除了可以进入所学专业的领域外,而且很容易适应进入新的行业,甚至可以不去打工而是自己主动去创业。我们会发现以培养核心竞争力为指导下的结局完全不同,他们不仅学到了紧扣时代和国情的知识,而且知识本事还是灵活和动态的,另外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信心,最后为国家储备了人才,这样学习坚持下去,经过若干年的社会磨练,终能成国家的栋梁。

    对于本科生而言,如果懂得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就会发生变化。我们上大学学习或是考研,都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学习和考研都不是目的,而只是工具和过程,如果不懂得学习的最终价值,学习就变成了累赘,不想学而压迫自己学习不但学不好知识而且还会打磨掉他们青春犀利的菱角。这个时候如果以考研作为动力推动继续学习,势必会更加的迷惘或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莫名的排斥,这样即便上了研究生,一个不好的开始容易导致一个不太如意的结局。需要补充一点的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学习本身对他而言不一定是工具,而是一种享受。如果懂得学习是培养核心竞争力,那么从本科生阶段就可以开始做起,以平静的心态涉猎群书,以完善知识结构的勇气打好扎实的基础,以贯通各个领域知识为要务,触类旁通,一通百通,让心胸豁达起来而非急功近利,而将来是否考研就并非那么重要了,因为考研只是课堂学习,而生活的课堂更大,有一个丰富的头脑其实哪里都可以学习,切而不舍,久而久之也能大有作为。如果有条件而且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考研当然是较好的选择之一,切忌的是为了考研而考研,而将自己绑在考研上成为时代的牺牲品。我们应该走出考研功利性的误区,让考研真正成为做学问的阶梯,摆脱考研的心理窠臼,用求学新思维贯穿学习生活的始终,那就是“培养和塑造核心竞争力”!



咨询微信:sysukaoyanfudao
咨询微信:sysudeu
咨询电话:1766606204
微信公众号:中大考研论坛
中大考研交友学习资料交流群:275699811






欢迎光临 中大考研论坛_中大考研_中大考研信息(kaoyansysu.com) (http://www.kaoyansys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