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考研论坛_中大考研_中大考研信息(kaoyansysu.com)

标题: 【考研】考研学简纲 [打印本页]

作者: 至诚教育    时间: 2021-4-6 18:58
标题: 【考研】考研学简纲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够来到这里给学弟学妹们讲讲我的考研历程,好的经验谈不上,血的教训一定有。言归正传,我们开始今晚的主题——考研交流。窃以为,考研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的学问,姑且称之为“考研学”:我们考研整个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大阶段、十小步骤。所谓“四大阶段”,宏观包括了整个大学四年;所谓“十小步骤”,微观具体到考研各个流程。
  首先,我要给大家解释的是“四大阶段”。好多同学可能目前对考研不并了解,甚至听信个别前辈的只言片语,进而奉为金科玉律,认为考研就是靠最后三个月死记硬背。其实,这些说法往往是片面的。如果说在座的各位同学就是童话故事里的小马,那么研究生考试就是小马要过的那条河流;考研这条河的水究竟有多深,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并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如果你自身实力薄弱,三个月复习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如果你自身实力超强,三个月复习又变成了狮子搏兔。如果你今年运气差,参考人数多,试卷偏怪难,三个月备考只少不多;如果你今年运气好,参考人数少,卷子又简单,三个月备考只多不少。如果你报考的是帝都名校,三个月的时间等于是自寻死路;如果你报考的是地方杂牌,三个月的时间是绰绰有余。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准备,全力以赴,最好是从大一入学就开始做起,尤其是底子弱而又想读名校的同学。可能有人会质疑:复习时间过早会导致复习疲劳,从而影响最后的备战冲刺。那么我想反问一句:抗日战争的持久战影响我们最后的大反攻了吗?持久抗日起码8年,而复习考研不过4年。复习是个由慢到快、由松到紧的过程,你不能采用先快后慢、先紧后松这种违背客观复习规律的方式,这必然会导致考研失败。窃以为,大一是考研复习的第一个阶段,即择考阶段;大二是考研复习的第二个阶段,即备考阶段;大三是考研复习的第三个阶段,即待考阶段;大四是考研复习的第四个阶段,即应考阶段。所谓择考阶段,即选择是否考研。在大一时,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大学毕业该何去何从,是考研深造,还是成家立业。如果你选择了前者,我们才能进去第二个阶段;当然,如果你选择了后者,我们今晚就不可能在此相遇了(笑声)。与此同时,无论是否选择考研,我们都要认真地学习以两大通史为主干的专业课。因为专业课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如果你连专业课都学的特别渣,那么你和垃圾有什么区别呢?至于那些公共课,去不去随意,及格就行,高分是上帝的事(笑声)。所谓备考阶段,即准备如何考研。在大二时,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我们考研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份合理的复习时间表,严格按照计划来实行,坚持就是胜利。所谓待考阶段,即等待考试的降临。在大三时,最痛苦也最重要的事,就是等待考研这尊死神的降临。等待时间相对漫长,等待经历相对痛苦,每个人都会有期待、彷徨、绝望、狂喜,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等到死神真正降临的那一刻,并与之殊死拼搏。身边的很多同学,他们并非死于考研这尊死神,而是死于等待考研降临的路上,有闻风丧胆的,有中道奔殂的,有临阵逃亡的,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我们必须引以为鉴。所谓应考阶段,即如何应付考试。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考试不等于学习。考试是快节奏,重要临场发挥与随机应变;而学习是慢功夫,重要日积月累与敢问敢思。就考研而论,研究生考试有技巧可用,而研究生备考无捷径可寻。
  其次,我要给大家阐述的是“十小步骤”。第一步是“自定义”,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就是“认识你自己”。如果把考研比作辛亥革命,那么我们考研者就可分为立宪党与革命党两大阵营,且立宪者多而革命者少。所谓立宪者,以考研为工具,目的是拿文凭以找工作;所谓革命者,以考研为跳板,目的是搞学术以做研究。如果是自己是立宪党,只要考上理想院校就行,专业与导师都无所谓;如果自己是革命党,只要考上理想的专业与导师就行,院校无所谓,因为我们还要考博。身边的好多同学,之所以战死考场,就是因为其自定义有误:一种是晴雯式心态,过于自傲,明明自身实力菜得抠脚,却偏偏选择顶级学府,最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种是袭人式心态,过于自卑,明明自身实力相对较强,却偏偏选择末流学校,最终“公子无缘,优伶有福”。我们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最终达到以弱胜强。第二步是“定方向”,即选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因为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自主命题,而统考难度也日趋加大,所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提前锁定方向非常重要,毕竟自主命题的学校绝大多数是选哪个方向久只考哪个方向。第三步是“择考试”,即选全国统考还是自主命题。全国统考即由政府负责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而自主命题即各自学校自己命题、统一考试。前者题型固定、分值固定、规律固定,而后者种类繁多,常令人眼花缭乱。以我们相对熟悉的期末考试、统考难度为标准,自主命题大致可以分为四级:一级难度最难,如北大、南大,它们属于国际名校,一般既是985、又是211院校,重学术而轻基础,难度系数与统考相当。二级难度其次,如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它们属于国内重镇,一般是985院校,重学术也重基础,难度系数比统考略低、比期末考试难;三级难度再次,如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它们属于地方高校,一般是211院校,重基础而轻学术,难度系数与期末考试相当;四级难度最低,如天津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一般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纯粹基础,难度系数比期末考试还低。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参照着上述难度系数,应该可以判定自己是统考还是自主了。第四步是“挑学校”,即挑选合相对合适的学校。在挑选学校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以下方面:学校的品牌与口碑如何,学校的师资力量与科研经费如何,学校的生活环境如何,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如何,学校与自己老家的距离如何,等等。在综合这些因素以后,我们才能挑选出比较合适的学校。第五步是“购教材”,即购买相应的教材与辅导书。不但自主命题的学校各有各的教材,而且统考学校也是各有默认的教材。一般而言,考研圈子里首推两种教材:一是北师大九本,条理系统而内容简要;一是高教版十一本,内容详尽而条理复杂。窃以为,前者适合跨专业,后者适宜本专业。至于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辅导书,我想采用长孙博的两本大纲解析、一本真题解析就已经足够了。第六步是“夯基础”,即夯实自己专业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全国统考,还是自主命题,其都以两大通史做为主干,旁及文献学、史学史、历史地理、历史哲学等相关科目,因此我们必须夯实基础,重在日积月累,切忌投机取巧。第七步是“窥学术”,即自己摸索着一窥学术的门径。窥探学术的门径,不需要每天坐在图书馆上知网,只需要在微博收听几位比较活跃的学者,如陆扬、彭勇、马勇、张鸣等人,或是在微信上关注几个相对严谨的公众号,如青年史学家、历史研习社、青史考研帮、史学月刊等,在早上起床前和晚上睡觉前浏览即可。更为重要的是,平时自己有意识的阅读经典学术著作,从中汲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第八步是“找规律”,即寻找考试的规律。以统考为例,目前题型有四,依次是选择、名解、材料与论述。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选择题是名解的缩小版,论述题是名解的放大版,材料题是名解的残缺版。因此,只要搞定名解就等于解决了一切,“得名解者得天下”。有人认为光长孙博的名词解释就3000多个,根本无法记忆,窃以为大谬。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名解只有五大类型,按难度大小依次为人、物、书、制、事。我们只需要掌握每种类型的答题技巧与行文格式,考试时按方抓药即可。而这五种类型的答题技巧和行文格式,在长孙博的书中前言部分均有详细交代。此外,每年统考的命题范围,中国史和世界史、古代史和近代史所占比例均有规律可循,大家只要长编考异就不难发现。第九步是“磨技巧”,即磨炼自己的答题技巧与行文格式。这个大家只要结合着长孙博的真题解析,先独立完成、后参考答案就行,仔细揣摩与反思,不需要搞题海战术或进行四面出击。第十步是“选导师”,即选择相对适宜的导师。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一下方面:导师的性格态度与教学能力如何,导师的科研实力与学界声望如何,导师的行政职务与政治地位如何,导师的师承门派与社交圈子如何,等等。在综合这些因素以后,我们才能选择出比较适宜自己的导师。
  最后,祝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今年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与专业!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
注:大四毕业季在学校考研交流会上的一份讲稿,谨以此献给所有有志于考研的学子们





欢迎光临 中大考研论坛_中大考研_中大考研信息(kaoyansysu.com) (http://www.kaoyansys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