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你 发表于 2020-4-13 11:16:25

20考研:我坚信自己能考上

http://www.gdufskaoyan.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807/28/163144x2dhy9aqcdhvq9dq.jpg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对自己持有“我能考上吗?”这种怀疑似乎家常便饭。


毕竟考研成败与否,一方面要看自身的主观努力程度,一方面也会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给自己定多少分的目标呢?


客观影响


首先是近几年目标院校的考情


目标院校的考情主要包括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和推免人数。


(1)招生人数


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或者分院具体的招生简章里面有说明。一般是指出每个专业招多少人,还有部分专业仅仅显示这个院系今年一共招多少人。


对于后者,同学们在报考时一定要打听清楚你所报考的专业的具体招生人数。招生名额很多,当然成功的希望大。否则,虽然不至于说很危险,起码在考试之前就在你的心理上增加了负担。


特别是热门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


还要注意,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查看去年的数据。因为有的院校某些专业,每年招生情况变化比较大。所以,这一点也要搞清楚。


(2)报考人数


从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这对报考选择至关重要。当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


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有的连着好几年都过千。像这样的专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建议大家不要选择。


(3)录取人数


这一数据也非常重要。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这是因为该专业当年生源质量很好,所以学校适当扩招。


还有就是,最终录取人数大于报考人数,是因为该专业报考人数不足,有调剂生进来。这一小小的变化可能就是某些同学的救命稻草。


(4)报录比


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就是该专业报录比。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还有更高的。


例如,以目前能收集到的公开信息来看(因为近几年越来越少的院校公开报录比了),人大经济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2014年金融学专业(学硕)报考人数2009,最终录取265人,其中推免生143。金融专硕报考989人,最终录取148人,其中推免生34人。


这就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竞争如此激烈,没有实力如何应对!


(5)推免人数


这一关键数据,之所以强调这个数据的重要性,是因为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


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2014年人大金融学硕推免占录取人数的53.96%,金融专硕推免生占25.7%。


2019考研的同学还必须清楚当年到底有多少人通过推免。这一数据现在各招生单位研招办、相关院系网站上应该都有公布。


同学们在报考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特别是非名校不考的同学更要注意。


如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在10月底正式报名结束之前,同学们还可以修改报名信息。否则一旦报考这种火拼专业,考研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这些信息你都要提前了解清楚,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打无准备的仗。


其次就是对自己绝对分数值得预估了


(1)同样的分数,不同的院校,其含金量就有所不同


我们都知道,考试是分水区旱区的,不同的地区,阅卷的松紧程度是有所区别的。尤其是北上广,可以说是考研的重灾区。


同样是360分,在不同的地区,或是不同的院校,甚至同一个学校的不同专业,其含金量就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360的分数,有可能会被一所普通院校筛选掉,也有可能就上了一所211。


所以,考研分数的高低只有在报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考生之间才有比较的价值。


(2)假如英语达到70+


无论对于英语一,还是英语二,成绩达到70+,都是个不低的分数,那要想达到70分,各个题型都要保证有多少的错误率呢?


英语一、二的作文加上翻译,分值都是40分,想要得高分并不容易,一般要保证扣只15分,上下浮动5分。


再说说完形填空,大多数同学都会放弃这一题型,其实完形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有逐渐降低难度的趋势,建议大家平时练习一下。完形的分数要保证只扣4分,上下浮动1.5分。


最后说一下分值最重的阅读理解部分,A部分+B部分总共50分,有25个题,英语想要总分达到70+,错误率就要保证在6个以内,上下浮动2个。


这些数值只是供大家参考,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部分,建议以长补短,平时的复习当中要着重补短板。


(3)比目标院校的初试分数线高20分


大多数专业并不是过了国家线就能进复试的,院校一般会根据当年考生的分数情况作为划初试线的依据。


建议大家提前了解近些年目标院校的初试分数线,并在分数线的基础上再加上20分,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假如初试分数线为350分,以350作为目标,结果有可能就只考了340分或是更低,要是目标定位在370分,最后就有可能超过350分甚至更高(真的不是玄学!不是玄学!!不是玄学!!!)。


主观影响


这个就真的非常主观了,你要真的不好好学习,再怎么天时地利估计也救不了你。


但是你可以给自己定具体的目标,比如我总分要考360,那我数学考120,专业课120,英语60,政治60。假如你定下了这样的目标,其实在现在这个阶段你还是会觉得比较容易的,尤其对于一战的同学。


因为没有真正考过,所以体会不到真的有多难。只是看上去,英语考60?政治60?听起来可不咋高啊。


这样有利于树立你的信心。但是不能盲目自信。真正上了考场和平时学习可不一样。


定这样一个目标,是为了让你有个努力的方向,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了,要是直接考400+,基本上复试也稳了。


所以就是要在自己最低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多考。


这个分数的设定就是基于第一点里的那些要素来判定自己大概多少分就可以进入复试,认真分析是可以得出来的。


比如根据最近五年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来划分。


一般来说按照院校五年分数线的平均分制定自己的目标分数线,还是较为稳定的。


唯一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就是学院换了领导班子,如2017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更换学院领导后,学硕分数线较去年暴跌15分,低于五年平均分10分,专硕分数线却狂涨了20分,这人生的大起大落不仅刺激还难以预测。


具体目标设定


(1)培养热切的欲望


你的欲望越高,你越想要得到这件事,你完成这件事的可能性就越高。热切的欲望是促使你往前走,克服一切困难和沮丧、失败和拦阻的主要的驱动力。


这个欲望应该是个人的欲望。每当我们谈到设定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必须是“你”的目标,是能够激励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要求你变成什么样子的目标。


你必须对自己完全地诚实。问你自己你要的是什么?完全“自私”地设定自己的目标。这里的“自私”就是不给自己同任何外界因素回旋的余地。


比如,你就要考380,因为这样能稳上,我就想去这个学校,那你就定380;如果你觉得我可以接受调剂,你学习也大概就是这个程度,那你可以定在刚好可以上的分数。


(2)目标拆分


你最好由设定一个小的目标开始,完成这个目标,再设定一个大一点的目标来完成它,并且依此类推……也就是目标拆分,先把数学从100提到120,就是你考研成功大目标里的一个小目标。英语可以从先攻破阅读开始,政治就可以更细了,先收了马原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3)写下来


也就是以白纸黑字将目标写下来。唯有将目标写下来,你才能将目标详细的内容规划出来。同时,当你把目标写下来的时候,你就把这个目标具体地呈现在自己面前。


放在桌子的旁边,每天提醒自己今天数学要提高一分,最后数学要提高2分,主要是一种激励。


(4)分析你现在的位置,分析你的起始点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唯有知道自己从何处开始,你才知道下一步应该是如何地走。所谓分析你的起始点是指你找出自己的长处,分析个人最强跟最弱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恩波小编见过暑假就开始把英语真题全部做完,漫卷飘红,9月凭借记住的答案做第二遍真题发现正确率都赶上库里的罚球而盲目自信,却完全没总结规律的考生。


也见过明明9月才开始复习,然而到肖八都出了,一千题还没刷完一遍,却还在奋力整个一字不差背下大段知识点的不去精攻选择题的看似扎实政治学习者。


知道自己在哪儿,才能知道自己去哪儿。揠苗助长要不得,好高骛远也要不得。


小编在最后需要告诉大家,由于研究生的扩招政策,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倾向于降低初试标准,让更多的考生进复试,通过更为注重综合素质的复试来选拔最终录取考生。因此考生们面对初试切不可有“过线大吉”的思维。


毕竟2019年考研是结束在2019年的,而不是2018年的12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考研:我坚信自己能考上